前段时间,西安地铁电缆门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不可收拾,引发了业内对中标价格底线的质疑,低价中标已是行业顽疾。低价中标后果是扰乱市场、饿死同行、累死自己、坑死业主。
不可否认,低价中标确是一种市场策略,但低价中标策略存在不代表它的正确性。市场策略千万种,低价中标或为下下策。没有政策规定企业不允许*中标,但用此手段的企业也不能逃避市场的声讨。任何一个公司都会综合考虑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,从而做出有利于拿下项目的*选择。如果一家企业业绩不多、资质不高、技术一般,要想中标,只有在价格上比竞争对手多得分才行。
“低价中标应被唾弃,在竞争激烈的今天,企业应从自身出发,明确定位,挖掘自身优势,在提升企业品质的同时推动行业的发展。面对竞争,企业可以通过改进技术,精细管理,或做加法,拓展垂直细分领域,追求完善的服务线及效果的*,靠服务说话,完胜价格战。做企业就是做良心,我们宁愿为价格解释一阵子,也不要因为品质,向客户道歉一辈子!只能通过打价格战中标的企业,这才是行业的悲哀之处。”
他人今日所承受的,他日我必将承受。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剧。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,行业开始了低价中标的恶性竞争。做项目变成了卖白菜,你出一块五,我就敢出一块二。结果呢?“抢别人的单,断自己的路!”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,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。这样的经营模式持续不了多久,而且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企业也丧失了从产品开发、工艺创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,其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,到头来会发现早已走进死胡同。